|
深度丨江苏今年第1号省总河长令,部署了什么重要事?时间:2021-07-01 《新华日报》6月24日报道,近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签发2021年第1号省总河长令,部署在全省组织开展幸福河湖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河湖基本建成幸福河湖,到2035年全省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 通读报道,“瞭望君”发现,这份省总河长令将“幸福河湖”四个字摆上重中之重位置,吹响全域建设幸福河湖的号角。 说到水,江苏有八个字:河湖众多、水系发达。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辖江临海、扼淮控湖,10.72万平方公里面积,水域占16.9%,是唯一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河湖是江苏最大的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保护与治理,对于经济发达的江苏来说,是一道必须答好的必答题。一方面,水安全等老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洪涝灾害威胁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水环境恶化与水生态退化趋势并存,这些跟水有关的重点和难点,考验着高效能治理的决心与智慧。 把“水”文章做得有声有色,让“水韵江苏”成为江苏一张亮丽名片。这几年,江苏这方面探索多,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全面建立河长制,强力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打响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 “瞭望君”注意到,2019年第1号省总河长令就是部署在全省开展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当时,江苏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改善处于攻坚克难、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总河长令强调问题导向,要求“聚焦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水质达标等重点,进一步摸查水污染防治和河湖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挂图作战、逐项整改、对账销号”。 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这已成为江苏人感受最深的变化之一,也是这个经济大省“环境美”的标志之一。 数字见证变化。“瞭望君”查阅公开报道发现,去年江苏70%以上的重点河湖生态达到优良,国家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3.5%;104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83.7%,无劣V类断面。长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全省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水工程管护、水制度创新等方面指标实现程度显著提升。9个设区市建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3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96个、水利风景区151个、水美乡村1820个。可以说,江苏总体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离不开水中取得的“沧桑巨变”。 回到省总河长令。首先,有必要弄明白“幸福河湖”的深刻内涵。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嘱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时隔一年,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他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大运河、内陆河湖,总书记对生态河湖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赋予“永远造福人民”的重要内涵。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具体化。 于江苏而言,开展幸福河湖建设,有助于推动河湖治理保护方式变革,进一步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的关系。说大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江苏、提升人民群众福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江苏在部署幸福河湖建设的主要任务时,强调三个方面: 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河湖防洪达标率达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强化河湖管理,水域和岸线功能分区管控全覆盖,水域面积稳中有升、水域功能稳步提高,河湖生态普遍复苏,生态岸线占比达50%以上,沿河沿湖各类污染源全面管控。 传承弘扬水文化,水文化遗存有效保存率100%,现代水文化形态不断呈现。 其实,今年2月1日召开的江苏水利工作会议上就发出信号,把“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明确为全省河湖治理保护新目标。这次会上,明确幸福河湖建设的目标—— 2025年,全省城市建成区河湖基本建成幸福河湖; 2030年,723条骨干河道、137个省管湖泊基本建成幸福河湖; 2035年,全省河湖总体建成“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 河湖是生态系统和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空间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目前,幸福河湖建设已成江苏各地水环境治理的重头戏,不少地方已有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和水文化建设。 比如,泰州去年出台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打造安全之河、健康之河、宜居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富民之河,到2035年幸福河湖建设基本覆盖全市域,实现河湖从自然美向水体美、生态美、空间美、意境美、生活美的“五美”飞跃。 南通去年6月发出动员令,提出“大力弘扬新时代南通治水精神,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河”。目前,南通93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任务按时完成,31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今年,幸福河湖建设更是全面推开。“瞭望君”注意到,6月23日,连云港召开全市河长制工作新闻发布会,全面启动创建幸福河湖,明确在强化持久水安全保障、健康水生态建设、优美水环境打造、优质水资源供给、先进水文化传承等5个方面发力。 连云港提出今年底前完成幸福河湖建设20条;到202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河湖、大型水库基本建成“幸福河湖”。每个县区功能板块至少创建3条(座)“幸福河库”,创建工作纳入市对县高质发展个性化考核指标。 今年江苏省政府督查激励榜单上,“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地方”一列,获此殊荣的设区市就有苏州、连云港、盐城、镇江。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西濒太湖,北依长江,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拥有2万多条河道、近400个湖泊。苏州去年超额完成生态美丽河湖建设任务,451条跨界河湖实现联保共治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瞄准“幸福河湖”新目标,苏州提出打造“水清岸秀、河湖通畅、城乡融合、水岸一体”的全域生态美丽河湖体系,建设造福苏州百姓、示范全省全国的“幸福河湖”。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建设生态美丽河湖,造福百姓、示范全省全国,这些表述足见苏州的更高追求。 4月19日,常州召开河湖长制工作会议,明确把建设幸福河湖作为推行河湖长制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常州发布今年第1号总河长令,提出扎实推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持续改善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努力建设造福全市人民的幸福河湖。 治水之路,久久为功。江苏省今年第1号总河长令还提到,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组织体系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举措,研究制定幸福河湖建设的保障措施、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协同形成幸福河湖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满意。 “瞭望君”认为,幸福河湖建设,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水是老百姓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态环境要素之一,幸福河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民造福。遵循自然规律治理河湖,让曾经透支的河湖生态得到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最终把良好生态环境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于江苏来说,这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彰显“走在前列”重要使命的具体体现。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倪方方 素材来源 人民日报 新华社 新华日报 交汇点新闻 中国江苏网 苏州日报 常州日报 南通发布等 图片 视觉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