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监测 >>土壤检测 >> 梧州完成广西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样品制备
详细内容

梧州完成广西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样品制备

时间:2021-06-24     【转载】   阅读

中国环境报讯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率先完成2021年广西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样品制备工作。至此,中心2021年广西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土壤样品采集、运送、制备效率实现“三个全区第一”,为全区高效推进土壤监测样品采集、制备任务提供了“梧州经验”。

  4月下旬,土壤环境监测启动之际,恰逢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梧州开展督察。两项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重点任务“碰头”,让中心本来就吃紧的人员和设备力量更为紧张。

  中心副主任罗楚坚介绍,中心今年承担了41个土壤监测点位采样任务,大部分点位地处偏僻区域,采样难度大,条件艰苦。在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国家网土壤环境监测项目组的监督指导下,中心提前组织人员开展点位踏勘,提出“一个点位、一组人员、一项对策”的“三个一”工作思路,制定专项监测方案,完善应急预案,科学调配人员、设备、车辆等,全面做好野外监测采样后勤保障工作。

  中心的张宇和同事承担了苍梧县岭脚镇石龙村某点位的监测任务。这个点位在一个山头上,车辆无法到达,张宇和同事接连爬了几座高山。烈日炎炎,到达监测点位时已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但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点位所处位置没有网络信号,手持监测终端没办法实时上传采样图片。于是,他们现场拍照,把采样图片暂存在手机,等到网络畅通后再上传。

  诸如此类的采样“小插曲”不计其数。但中心工作人员灵活应变、苦干实干,仅用10天左右时间,在全区率先完成样品采集。

  中心另一位同事莫石昌负责样品转送任务。他常常连夜赶到南宁,次日一早把样品送到广西土壤样品库后,又立刻赶回梧州。莫石昌说:“样品转送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懈怠。”

  粗磨、混匀、弃取、分装……细碎、繁杂的土壤样品制备工序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连续一周,中心彭伟东、梁恒韬等同志坚守在样品制备岗位上,规范、细致地执行每一道制样程序,并琢磨着如何优化提升制样流程。看着一个个样品被封存、打码,彭伟东有说不出的自豪感。他知道,每一道细小的制样工序直接关系监测结果的精准度,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着重要支撑。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实时监测
更多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