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动千余河长十万“河小二”护水,深圳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时间:2021-06-24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谢萌根据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报,广东省河湖长制工作2018-2020年连续3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其中2020年度深圳市因“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目前,深圳159条河流水体、1467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2019年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 全民爱水护水活动 立体式河湖长体系 发动千余政府河长、10万余名“河小二” 绝了解,市委和市政府把治水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将湖长制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述职机制,设立市、区、街道三级河湖警长。构建由1017名政府河长、248名河湖警长、150名民间河长、700多名志愿者河长、1万多红领巾小河长组成的立体式河湖长体系,还有10万余名“河小二”参与爱水护水行动。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担任市总河长、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市级河长,亲自指挥、调度、推动治水工作。 深圳市水务局河湖工作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陈春浩介绍,深圳河湖治理采取全流域统筹治理;推行全链条制,保证每一个源头清理到位,管网铺设到位、末端污水全部收集处理;采取全要素管控,设立流域管理中心对流域内所有要素全面调度;实行全周期管理,保证规划、建设、运维、管理每个环节发挥作用。 邓胜平是一名民间河长,作为居住在大沙河周边三十余年的老居民,他既是深圳河湖治理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以前的大沙河又脏又臭,居民都不敢来周边,治理以后的大沙河水清岸绿,成了市民们休闲打卡的好地方”。作为民间河长,邓胜平表示畅通的反馈渠道,使得问题的发现、解决和监督更为全面。“有的民间河长就是居民,居民经常来河边碧道散步,容易发现问题,问题反馈之后,我们还去看有没有解决”。 补齐完善基础设施 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 “十三五”期间,深圳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修复管网2279公里,完成建筑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4993个,取消452个总口截污设施,整治暗涵34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80万吨/日、总能力达到760万吨/日,建成全球最大污泥耦合掺烧全量处置项目。 深圳全面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修订《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为解决排水管理难题、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提供法律保障;各区成立专业排水公司,全面接管20958个小区、城中村排水设施,实现排水精细化管理。深圳还成立五大流域下沉督办组和四个流域管理中心统筹推进流域治水管水。 深圳坚持以水为主线,以人水和谐、城水相融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建设“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的“五道合一”碧道,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170公里碧道,茅洲河、大沙河、盐田滨海栈道、石岩湖等碧道成为市民群众亲水乐水的好去处。 已完成骨干河流及重要支流的防洪综合整治 目前,深圳已经完成茅洲河、深圳河等骨干河流及重要支流的防洪综合整治,防洪标准已达100-200年一遇,全面推进海堤达标建设,提升防潮能力。“十三五”期间,消除内涝点330个,有力抵御出现在2020年的近十年最强“龙舟水”。全市合计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建成区面积338.66km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20年达到20%的目标,荣获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中央财政第一批奖励资金1.2亿元。 深圳坚持依法治理、长效管控,河湖面貌改善更加显著。通过开展“清四乱”“五清”行动,拆除沿河违建134万平方米,处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历史遗留建筑1069栋,拆除侵占西乡河30多年的“红楼”、横亘龙岗河24年、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龙舫”,发现并整治河湖“四乱”问题825个;开展“利剑”系列环境执法行动,整治“散乱污”企业1.77万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9877宗,罚款8.13亿元;开展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共发现1759个各类排口,全面消除非法入河排污口。河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茅洲河碧道 大沙河碧道 盐田海滨碧道 木墩河碧道
向原创致敬。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存在不实内容,请及时联系本网站删除。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