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都港儿河“变身记”:企业化身“河长”参与治水时间:2021-06-12 前几年,“污染物入河、水草侵袭”成为七都港儿河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治水工作的不断推进,虽然水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每到水草长势正旺的季节,河面清洁仍旧是个老难题。今年11月,温州鹿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立了七都港儿河管理处,进驻管理河道,七都港儿河的面貌就此发生了大改变。 七都街道前沙村中心路102号,位于港儿河旁,一个月前,它还只是一间普通的乡间民房。现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七都港儿河管理处。管理处设立后,周边村民发现,港儿河样子正一点点发生着改变。 回报乡梓/承包母亲河保洁项目 设施简朴的公司里,渔网、救生衣等工具堆放着,后院则连着河岸,岸边停靠着一艘电动船,5个青年正在分别忙碌着。在这里,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的发起人张克勤,皮肤黝黑、声音沙哑的他,说起河道整治工作和具体措施时侃侃而谈。谁都不会想到,他的角色从企业家转变为“河长”才一个月。 张克勤说,自己以前一直在国外从事IT行业,去年才回来。看到儿时的母亲河因治理难题不复往昔模样,自己和其他几个同乡就坐不住了。“听说政府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河,我们几个都是七都商会的,有能力反哺家乡,应当做些贡献。”今年7月份,张克勤和另外3名合伙人共同成立温州市鹿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包了港儿河的保洁项目,将回报桑梓的热情变成实际行动。 根据七都街道任务和水库综合利用要求,水库生态保护及水质改善方面分为水库水面清洁保护及水库岸边杂草治理、水面易漂浮物治理、污染源排查及河道岸边两米范围内的所有污物清理等几部分。同时,要确保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 为示信心,该公司先期支付100万元给七都街道做为保证金,立下完成河道保洁、生态保护和水质提升等工作的“军令状”。治水期间,若河面出现漂浮物或者河岸上有垃圾等,街道可在保证金内按照相关条款扣除相应金额。 多举并措/重建港儿河生态环境 治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从和街道签订承诺书以来,公司就成了张克勤和几个朋友÷家以外待得最多的地方,几个治水经验并不丰富的青年四处请教专家,边治理边探索。 现今,公司不仅在两岸配备了专业的高清监控系统,查找管控污染源头,更和沿岸居民约法三章,在村民间倡导正确的施肥方法,并采购了全自动水草收割船,使得“顽固”的河面草坪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为避免出现因垃圾过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张克勤还计划采购一台饲料加工器,把所有水生物加工成饲料提供给牧场使用。“监控一装效果很好,很多村民看到有摄像头在这里,也不敢乱丢垃圾、偷鱼捕鱼了。”张克勤说。 此外,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高宇一也成为了张克勤公司的“编外”顾问,为港儿河整治提供技术指导。每天,高老伯都会坐着电动船绕河一圈进行巡查,并和大家探讨治理方案。高老伯表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河变得更美更清。在高宇一的指导下,张克勤奖初步完成河道治理工作后,再投入10万多元购买10万尾鱼苗,进一步改善河道水质。 三方共赢/探索合作治水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为治理港儿河,七都街道曾尝试过将河道保洁工作外包出去,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偷鱼、电鱼这种情况屡禁不止。为此,他们想到与当地企业家合作治理河道的办法,由企业家出钱治理河道,政府负责监督,河道治理后企业家享受一定的经济权益,三方共赢。 “尽管才开始一个月,但现在看效果还不错,河道水草清理了,村民反响都很好。”七都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治水方面,街道也会与企业家、民间环保组织保持紧密合作,进行长期监督,切实保证河道治水的效果。 深化“五水共治”,社会力量不可忽视。近年来,鹿城区治水从政府逐渐扩展到社会,形成了全民治水的新风尚。企业勇担起社会责任,民间环保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市民知晓度、参与度提升,五水共治真正走向了“碧水共治共享”。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