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溧阳:以生态监督促“两山”双向转化时间:2021-06-03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今天晚上可以去弄一网吗?”“最好不要去,今天他们随时要出去的,还是小心为妙。”罗某经营一家农家乐,生意红火,老客频频回头,源于他打出了一块“食材新鲜,味美独特”金字招牌,而这背后暗藏玄机。原来,罗某为了寻获好食材,动起了歪心思,非法捕捞溧阳天目湖中的鱼。为了躲避查处,他与溧阳市天目湖镇森林和水资源中队原巡逻组组长唐展超私下串通勾结,通过唐展超一次次“通风报信”,罗某总是能“躲过一劫”。 经调查,两年来罗某非法捕鱼对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唐展超的“通风报信”则涉嫌滥用职权。2020年1月,唐展超被责令辞职。 这是溧阳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实做细生态监督的一个生动实例。近年来,溧阳市纪委监委紧盯生态环保顽疾,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强化日常监督、靠前监督,围绕生态工程、污水处理、退耕还林、退湖还田等领域开展重点专项监督,统筹协调问题解决,不断压实环境保护部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联动协作齐抓共管,握指成拳形成生态监督大格局。溧阳市纪委监委联合多部门建立生态环境协同监督机制,通过落实联席会议、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整改落实等制度,将环境保护和治理专项监督孵化为长效机制,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今年初,溧阳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政府办、市水利局对1月下旬部署推进的农村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现状情况摸排上报工作开展督查。经走访座谈发现,一些街道镇村干部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具体表现为担当精神不足,对当前推进安装污水处理设施落实情况不掌握;作风漂浮,未能实地细致排查,导致排查问题不到位,上报情况不全面。对此,市纪委监委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一线监督擦亮生态底色的同时,溧阳市纪委监委也在探索思考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转化提供纪律保障。依托天目湖独特自然资源,溧阳市水资源丰富,盛产青虾、白茶等农产品。然而,在农产品培育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水体污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溧阳市纪委监委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哨兵”和“探头”作用,扎实开展“嵌入式”监督,精准全面了解水体污染情况,督促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积极履职,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同时,溧阳市纪委监委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在天目湖流域开展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交易试点。该试点依托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从农户手中流转污染严重的土地并给予一定的补偿,而后进行生态修复,提升土地生态容量,推动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对接绿色金融及资本市场,从而产生经济效益。该试点将天目湖流域生态容量提升近10%,同时打通了从农业面源污染退出到服务业生态受益购买之间的交易环节。市纪委监委在交易试点运行过程中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在政策补贴、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督查,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提供纪律保障。 近两年来,溧阳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环境保护与治理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紧盯环保领域问题线索,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建立一体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督保障。”溧阳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佩表示。 通讯员 许静 黄锋 刘超 编辑: 张宇熠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