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监测 >>水质检测 >> 雄安新区:白洋淀修复生态治污染 “华北明珠”再璀璨
详细内容

雄安新区:白洋淀修复生态治污染 “华北明珠”再璀璨

时间:2021-06-03     【转载】   阅读

白洋淀航拍。.jpg

白洋淀航拍。

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长期以来,因水域辽阔、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淀边百姓依托淀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水经济”。然而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洋淀却因受湖体地形、气候变化、人类生产影响等因素,湖面日益缩减,水质污染问题逐渐突出。

雄安新区设立之后,通过控源、截污、治河、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落地实施,经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开始持续好转,昔日的“华北明珠”开始重现璀璨光彩。

【他说】

唐河污水库治理,对雄安构建生态之城意义重大

程钢.jpg

程钢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一级调研员。

“雄安新区设立之前,白洋淀因为污水入淀、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当,畜禽、水产养殖等众多等问题,水质为V类水,上世纪80年代还出现了淀泊干涸的现象。”站在位于安新县西南部的唐河污水库边,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程钢向记者娓娓介绍起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和水质修复之路。

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是雄安新区2018年水环境治理一号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雄安新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河污水库东西总长17.5公里,分南北2库,总容量1350万立方米。其中南污水库未使用,但北污水库是运行至2017年8月才停止使用,已超期使用了近40年。”程钢告诉记者,在调蓄污水的过程中,周边乡镇工业的固体废物逐渐就近倾倒至唐河污水库中,唐河污水库北库成为接纳污水和垃圾的大型渗坑,对周边地下水和下游白洋淀的水环境质量构成威胁。

针对唐河污水库水质、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新区生态环境局会同施工单位在2019年完成一期治理,累计清运一般固体废物约12.5万吨,达标处理库区存余污水约3.1万立方米。“2020年继续实施的二期工程,分别完成1.7万立方米重度污染土壤处置、82.7万立方米中度污染土壤治理、78.7万立方米轻度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外运处置9.6万立方米渣土混合物;2021年已完成全部95口监测井建设及105万立方米外借清洁土回填任务。” 程钢介绍称,改造完成后的唐河污水库,对白洋淀再现“十里烟波浮淀鸥”的美景至关重要。

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jpg

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

【对比】

前几年好多鱼类消失,随着水质好转又重现淀区

如今的白洋淀淀泊,碧波荡漾、水质清亮,跟几年前比较,有了很大改善。“我今年68岁,在淀里打渔有50多年了。前几年水质比较差的时候,淀里好多鱼类都消失了。”安新县大淀头村村民董黑小说,随着这两年白洋淀水质的好转,好多曾经消失的鱼种又回来了。

为重现白洋淀勃勃生机,雄安新区四年多来共计整治关停“散乱污”企业13591家,并实现“动态清零”;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在淀边和淀区一公里范围内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通过整改、封堵和尾水资源化利用,目前入河入淀排污口由原来的58个减为1个。

“在府河、孝义河、瀑河新区段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分别开展河道疏浚、底泥治理、边坡整治和生态修复,恢复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此外,投资十多亿元建设湿地净化工程,对府河河口湿地和孝义河河口湿地进行了水质净化。”程钢介绍称。

“治理以后,包括小天鹅、疣鼻天鹅、鸿雁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在内的各种珍稀鸟类开始逐渐多了起来,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湿地水生植物恢复达30余种,各种涉禽、游禽达20余种。”府河河口湿地项目总承包部工程部主任杨凯称,经过处理之后的府河河口湿地,出水氨氮浓度已大幅降低约67%,总磷浓度降低约58%,出水水质类别较进水水质基本能够提升一个等级。

通过一系列综合整治,2020年白洋淀水质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湖心区水质为Ⅳ类,烧车淀、采蒲台2个国考点位6个月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2021年1~4月,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淀区8个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白洋淀航拍1。.jpg

白洋淀航拍。

【展望】

恢复“华北之肾”功能,白洋淀将重现诗中盛景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对于雄安新区构建生态城市意义重大。

“白洋淀为浅草型湿地生态系统,不同于其他湖库,下一步,雄安新区将继续探索建立适合白洋淀的水生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开展白洋淀污染物本底值研究;结合还淀生态廊道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系统推进淀中村、淀边村搬迁;通过在白洋淀外实施连山通海,打通白洋淀上连太行山区、下通渤海的水生生物洄游通道,促进白洋淀生物多样性恢复。”程钢告诉记者,新区还将结合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全面清除堤埝、道路等堵点,恢复淀泊生态空间完整性,加强白洋淀生态修复。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始终把白洋淀生态治理作为关系新区规划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坚持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一体推进。“截至2021年5月14日入淀水量10500万立方米,当前白洋淀水位7.10米;2019~2021年,围绕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修复、入淀河流综合整治等,共计实施100多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程钢说,经过治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工作重心开始从以污染治理为主转向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并重阶段,进而向生态修复为主阶段转变。

按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中远期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后,淀区正常水位将保持在6.5~7米,面积稳定在360平方公里左右。

  恢复“华北之肾”功能,重现“华北明珠”风采的白洋淀,将再现“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村。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的诗中盛景。

【网红打卡地】

●府河河口湿地

府河河口湿地航拍照片.jpg

经过综合治理后的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等功能对周边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凸显。

如今的府河河口湿地已成为白洋淀区域重要的珍稀保护鸟类分布地,包括小天鹅、疣鼻天鹅、鸿雁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成为湿地“常客”,形成了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知识科普的天然教室。

去年,府河河口湿地工程荣获河北省2020年优质工程奖,并成为雄安新区首个河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安新县大淀头村

安新县大淀头村。.jpg

被称为“京南水乡第一村”的大淀头是一个纯水区村,村民“靠水吃水”“因水而兴”,有着700多年的捕捞史。

雄安新区设立之后,随着淀泊水质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在让大淀头百姓生活更加舒适惬意的同时,也为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水乡特色文化提供了一个绝佳去处。 

每年5月份开始,是淀里的旅游旺季,大淀头不少村民家都开了农家院,村里也开设了茶楼、快艇俱乐部。旅游季节到雄安新区畅游,不仅可以欣赏碧绿的苇田、映日的红荷,品尝醇香的淀中美食等,还可以体验淀边水区村独有的“响板惊鱼”“苇编”等招牌特色和传统技艺。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明空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李默涵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实时监测
更多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