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军 刘建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2018年六五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作为著名的江南水乡,作为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明确提出要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武进区全面建立了河长制覆盖责任体系,明确了全区855条河流湖泊共920名河(湖)长,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首创于湖塘镇并在全区推广的“企业河长”,为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绿色家园提供了生动案例。
社会责任的新诠释
武进区首个企业河长,根植于湖塘镇商会光彩公益的浓厚土壤。湖塘镇商会成立于1994年,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商会”,近年来先后成立5个千万光彩基金,16个百万光彩基金,履行社会责任、回报奉献社会已经成为商会企业家的自觉行为。同时,像“做公益固然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但当前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达标排放、绿色生产,对地方发展有益的企业才是真正的良心企业”这样的认识,也逐渐在政企互动中深入人心。2017年湖塘镇商会创立全区首个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成立全区首批企业河长,其社会责任公益理念较常规的救急救穷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环保成为企业河长的责任底线。只有自身在环境保护上过硬,监督其他企业才有说服力,从原来的生态环境影响者、破坏者,到生态环境参与者、保护者角色的转变,必须守住环保这个责任底线。24家河长单位,带头做好企业内部治污工作,通过节能减排、引进新技术、整合资源等方式,主动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近500万元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广宇花辊机械公司投入约600万元对雨污分流、喷漆废气设施、废危规范化处置等进行提升改造;江苏瓯堡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投入630万元对雨污分流、污水预处理、废碱液回收、6S现场管理等进行提升改造。企业河长严格治污,带动其他企业增加环保投入,许多企业由政府的重点监管对象,变成与政府携手共建的伙伴。
共治体现企业河长的责任担当。企业河长为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开辟了通道。武进区许多企业家都是从当地小作坊起家,利用当地资源逐步发展壮大的,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湖塘镇的企业河长“出人、出钱、出力、出策”,全方位展示了这种责任担当。“出人”,企业河长聘任上岗。24位商会会长担任首批企业河长,并将从商会会长、副会长单位逐步扩展到200多家会员单位。“出钱”,企业河长慷慨解囊。成立“生态文明共建光彩基金”,有力地支持了按照常规程序不能马上实施但必须急需的一批治理项目;通过“认养+众筹”,由企业河长自行落实管护单位,解决了长效管护的难题。“出力”,企业河长定期开展河道巡视,充分履职,同时发动员工全面参与,阻止污染违法行为。“出策”,企业河长集思广益。商议探讨治水工程,协助谋划治污之策。同时,企业河长还强化了企业对员工环保教育的功能。湖塘商会会长徐国忠就这样认为:“担任企业河长,广泛发动员工参与,希望三千多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带动三千多个家庭,甚至这三千多个家庭能影响周边的亲戚朋友支持参与环境保护。”
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企业河长以企治水,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治水的惯性思维,通过企业带头、职工参与,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加入到治水队伍中来,相当于治水多了一双眼睛、多了一双耳朵,多了一张嘴,从而实现社会共同治理。
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河长,不能止步于湖塘镇的个案和盆景,必须可复制并加以推广,才能真正释放治理模式创新的红利。为此,武进区认真总结湖塘镇经验并在全区推广。2018年,武进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以1号文下发《关于在全区推广企业河长的通知》,系统提出了企业河长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任职条件、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区河长办负责统筹指导和组织推进,区工商联做好基层商会的宣传引导工作,各地迅速启动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在全区开展“散乱污”企业集中整治和“绿色生产标杆企业”创建行动,对不达标、重污染、偷排放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对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热心公益的绿色生产标杆企业在财税政策、环境政策、资源要素、发展空间上给予支持保障,为企业河长的推行提供反向的“底线管理”和正向的“标杆引导”。
落实好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广企业河长不作具体比例和覆盖要求,鼓励但不强制企业河长直接投入资金参与河道治理和美化,严格把关并落实好企业的主体作用,真正让企业河长成为一种责任、一种美誉。企业要具备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经济实力,坚持走品牌发展、科技创新之路,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竞争优势,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企业要注重推广清洁生产和绿色技术,在节能减耗、工业污染治理上有实践成效,能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企业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生态共建光彩行动”,愿意把治理环境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来抓,做好自身治理的同时能对其他企业进行引导和监督。截至目前,武进区受聘上岗的企业河长已超过150名,为河道整治管护注入新生力量。
完善好共治的保障体系。强化河长职能,综合施策系统治理。全区构建了行政(企业)河长责任体系全面覆盖、区镇村三级河道湖泊“一河(湖)一策”方案全面编制、河长制信息化平台和移动端APP全面应用、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启动的河湖治理体系。区河长办统筹协调,行政河长、企业河长分工合作的共治机制初步形成,行政河长、企业河长通过联席会议共商治河之策,运用移动端APP一起巡河。组建“企业河长治水联盟”,以治水为纽带,企业河长共商精准治水良策,共谋绿色发展之计。多途径、多层次宣传好企业河长典型和先进事迹,把企业河长履职情况作为评先评优、政治安排的重要评价依据。今年以来,全区三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巡湖20168次,通过区镇两级河长办交办涉河问题1361个,其中已解决1336个,正在整改25个。
社会风尚的新标杆
武进的企业河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多家媒体作了报道。“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心企业,我们也要为我们的家园出一份力”,企业河长更是得到了周边群众的好评,成为社会风尚的新标杆。随着这种新风向的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孤军奋战的治水局面开始悄然改变,更多的民间治水力量参与其中。
武进区洛阳镇罗家头自然村村民自发集资治水,谱写出新的“治水经”。该村村民小组自主筹资30万元,同时由村民小组集体商量,拿出集体资金50万元投入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护岸200米、休闲凉亭2座,配套休闲绿道。村民还自发无偿拿出自留地3亩,用于周边河道的生态绿化,每年在河里投放鱼苗,遏制河道浮萍的生长,自发组织河道日常管护。与企业河长们一样,罗家头村民凭借的是一份水乡人的自觉,这份自觉,缘自于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群众有更多的良好生态环境获得感,需要我们继续加倍努力、久久为功。武进区将以企业河长为思想解放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生动局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