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晚报讯(记者 杨晟 通讯员 梁玲)5月28日,市水利局机关大院里,一群身穿红马甲、头戴红帽子、肩背工具包的人引人注目。他们是从各区县(市)招募的100名市管河湖“民间河长”,今天齐聚一堂,接受专业的“民间河长”工作培训,并现场授旗、领取聘书,正式上岗。
2017年以来,我市贯彻上级工作部署,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经过4年的努力,全市河湖长制体制机制全面建立,河湖面貌全面改善,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先进市,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
河湖的问题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加强河湖管控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管护、保洁3支队伍。今年,市河长办招募100名热心公益事业、富有志愿服务精神的“民间河长”,设置1000名乡镇河湖管护公益岗位,配置10000名村级河道保洁员的基层河湖管护队伍,这将为我市河湖长制工作编织一张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的工作网络,形成全民参与、全民行动、共治共管的河湖长制工作合力。
据了解,此次聘用的100名“民间河长”,大多数为退休村干部、村里老党员以及镇、村保洁员。市河长办对招募人员进行上岗技能及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合格人员正式成为候任“民间河长”。报市河委会主要领导审定同意后,由市河长办统一颁发常德市市管河湖“民间河长”聘书,每届聘期3年。另外,为解决各位“民间河长”的“后顾之忧”,还将专门为其购买人身意外险及医疗险,予以保障。
培训会上,省、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对“民间河长”工作目的和意义、管理办法进行了专业宣讲和解读,并提出相应要求。例如:每年参加各级河长办举办和倡导的河长制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参加“官方河长”巡河不少于2次,个人每月巡查河湖不少于3次,并按规定及时做好河湖巡查记录。据悉,市河长办每年将依据巡河记录及问题举报情况,通过分级推荐,表彰一批优秀“民间河长”,对获得优秀的“民间河长”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现金奖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