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眼一线」息烽雨淋河水清岸绿——跟着民间河长去巡河时间:2021-05-26 ![]() 息烽县雨淋河水清岸绿5月的第三个周五,贵阳市息烽县的“水秀息烽”巡河活动如期开展。 湛蓝的天空下,逶迤的群山延绵起伏,在阳光的照射下青翠欲滴。 这天一早,由黔仁生态组织的巡河团队一行4人从贵阳市区出发,历时2个小时到达息烽县九庄镇。在与息烽县河长办、共青团息烽县委的工作人员汇合后,一同前往雨淋河进行巡河。 雨淋河,长江流域乌江的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31.3平方公里,从源头到尽头共11.1千米,直接与乌江交汇。 最近,正值汛期,连日的大雨冲散了河里的泥沙,显得有些浑浊。久违的阳光给了河流喘息的时间,在大自然的净化下,河水正在逐步变清。 ![]() 在河边休息的陈兴禄“从卫星地图上看,这条河的附近村寨不多,初步判断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威胁可能较弱。”省级民间河长、“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王吉勇打开了卫星地图,沿着地图上所给的标识朝雨淋河方向靠近。相比普通的地图而言,卫星地图更能识别出到达河岸的最佳位置,指引明确目标,同时还有可能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为巡河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 地下冒出的清水正在不断补给河流巡河团队首先抵达了九庄镇纸房村,这里地处雨淋河源头区域,周边人烟稀少,可听见潺潺的流水声,王吉勇拿出手机,拍下了此次巡河的第一张图片,仔细一看,水中几乎没有一点渣滓。站在一旁的息烽县河长办工作人员陈向阳说:“这些年,周边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几乎很少有人乱排乱倒,雨淋河的环境还是挺好的。” 这一次巡河,陈向阳的任务是要随时通过贵阳河长APP记录巡河过程,标记重要节点,并随手拍下巡河中遇见的问题,上传至软件,确保反馈问题得到有效回应。 ![]() 乌江入江口其实,早在2020年,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便与息烽县河长办、共青团息烽县委达成合作,通过开展河湖专题调查及组织公众参与的河湖保护活动,推动息烽河湖环境保护及河长制工作;尤其是今年4月起,息烽县河长办、共青团息烽县委与黔仁生态确定每个月第三周星期五常态化开展息烽河湖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后,巡河发现的问题都将由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汇总整理形成问题清单,提交息烽县河长办,由息烽县河长办督办,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 “当地政府与社会公益团队的有效结合,有助于缓解地方人手不足的困境,推动相关问题的处理效率,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交反馈的环境污染闭环管理模式。”王吉勇说。 从纸房村到河流尽头的翁舍河坝,巡河人员一路向北,重点关注沿岸村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等污染源管理。整个巡护过程下来,巡河团队得出结论:雨淋河一路水清、岸绿、景美,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 因为正值汛期,河水中有些许泥沙在乌江入江口附近,巡河队发现岸边有游客丢弃的生活垃圾,但随即便有保洁人员进行了清理。王吉勇高兴地说,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即使没有强制性的监督,越来越多的人和相关部门也在自觉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在雨淋河尽头,当地村民陈兴禄正在岸边歇息,今年68岁的他,平时最爱到河边玩,有时还能抓到几条小鱼回家喂猫,看到巡河队来了后,他赶忙走上前来,笑嘻嘻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环境保护了,不光是河流的水越来越清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据息烽县河长制工作站负责人郭婷婷介绍,息烽县常态化河湖保护行动的开展,旨在探索符合息烽实际情况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水源保护与河长制工作机制,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守护碧水蓝天,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编辑 胥芬芳 编审 杨仪 李劼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