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江门市河长制工作向全国分享经验!时间:2021-05-24 “让五邑大地每一条河流都焕发生机活力,每一条河流都充满个性魅力,每一条河流都承载乡愁引力”“水环境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守护每一条河流的健康生命,永远在路上”…… 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以江门市副总河长、潭江干流市级河长身份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专题研究班上作地方河长履职的专题发言,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我市河长制工作中的江门经验收获现场阵阵掌声。该专题研究班由中组部和水利部联合举办,全国有关担任河长(湖长)的省、市、县党政领导参加学习研讨。我市是全国三个受邀请作专题讲座的地方代表之一。 ▲作为全国先进典型,我市河长制工作中的江门经验收获现场阵阵掌声。 高起点严要求提前完成河长制体制体系建立 刘毅指出,我市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全面推行河长制,既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强有力抓手,更是破解江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美丽潭江。 河长制推行之初,我市要求高起点、严要求、高位推进,提出要“走在前列、树立标杆”的目标。通过人大立法,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将流域水质保护、河长监督考核等机制纳入地方性法规。而做好河长制的核心,是党政同责、首长负责。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出任双总河长,构建“党政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市1643个江河湖库共设2240名河长。各级河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签承诺书,立军令状,认河巡河。 ▲市委书记、市总河长、西江江门段市级河长林应武多次实地巡河。 按我市巡河制度规定,各级河长要定期开展不打招呼、直奔一线的督查暗访。“虽然按要求市总河长每年巡河一次以上,市级河长每半年巡河一次以上,但市委书记林应武和我尽量做到一、两个月巡河一次,带动其他各级河长积极行动,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各级河长共巡河52147人次。”刘毅说。 为压实河长责任,我市创造性提出巡河履职“三个清单”,即月度水质清单、月度工作清单、月度问题排查整治清单。以“清单制”促进河长履职。同时,启用问责制,严格奖罚。目前,我市对一年中排名靠后的8名河长开展了预警约谈,对全年水质改善较好的2条河流的河长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奖补。 去年9月,我市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体系,完成建机制、搭机构、立规章任务,比广东省部署要求的时间节点提前了3个月,比国家要求提前了1年3个月。 抓创新促落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河长制体系 为提升水环境治理效益,我市探索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共治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区域共治的“江门模式”。在推动源头治理上,我市采取挂图作战,绘制治污作战图688幅,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大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限养区禁养区,有力消减水体畜禽养殖污染源。 ▲鹤山市双合镇对辖区内河道两侧的非法畜禽养殖场依法进行清拆。 全市统一行动,组织开展清理水浮莲、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经过一系列整治行动,市区6条黑臭水体水质有明显改善,其中4条完成公众评议的河流达到初见成效的效果。 ▲天沙河水质明显改善。 ▲杜阮河整治前后。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五清”行动,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实现“无非法排污、无成片漂浮、无明显黑臭、无行洪阻碍、无违章建筑”目标。 ▲河道污泥处置点。 我市还结合实际情况,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对水环境、人居环境等进行品质提升。 ▲鹤山市沙坪河景区“清泉如许”滨河公园风景美如画。 我市创新构建了“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专职巡河保洁员”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形成了河长统筹落实、河道警长执法、民间河长监管、专职人员保洁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共有河道警长651名,民间河长1045名,保洁员2299名,营造出“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刘毅指出,转变发展观念是推行河长制的关键。一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算大账、算长远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积蓄永续发展的动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徐海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转载、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