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焦点 >>默认分类 >> 聚焦贵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丨电力专家张英:做科研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详细内容

聚焦贵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丨电力专家张英:做科研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时间:2021-05-01     【转载】   阅读

“这台‘光谱型SF6(六氟化硫)设备气体综合分析仪’,通过分析使用气体绝缘的大型电力设备的气体成分,可以诊断设备内部放电、过热、受潮、绝缘能力不足等潜伏性故障,避免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大面积停电。”4月27日,记者来到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见到了该院技术专家张英。

她是南网二级技术专家,主要研究电气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及故障诊断、等离子体技术和电工材料专业。这台设备从研制、改善,到最后投入使用,团队花费了4年时间。

实验室里,张英正在认真观察设备的各项实验数据

“做科研,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虽然困难有很多,只希望能做到‘不负初心,努力前行’就好!”张英说,创新研发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研发光谱仪的过程中,遇到不知名气体干扰检测的问题,需要反复去变电站现场检测和回实验室用气质联用仪检测摸索,还需要大量检索资料,推算可能是哪些干扰物质,从而在技术上重新建模去除干扰……  在没解决这难题之前,她常常辗转反侧,一头密密匝匝的秀发掉了很多,甚至需要去治疗保发。她带领团队一次次优化产品,才使技术最终成熟得以应用。  通过多功能集成光学方法,对气体进行精确检测,集成了过去3台设备的功能,不仅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便携方便户外检测使用,还改善过去现场检测方法存在不可逆衰减、交叉干扰、使用寿命短、受环境温度制约大、操作繁琐、功能单一等问题,避免设备故障误判、漏判。

除实验研究外,她还忙于撰写各类学术论文

“电网主专业是高电压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化学是个‘小专业’,但只要不断学习求发展,致力电气工程、电力电子、环保等专业的学科融合,进行实用科研成果转化,‘小专业’也可以取得‘大突破’!”张英团队研制的这台分析仪,已进入电网成果推广目录,在贵州电网全网推广和云南电网80余个变电站推广应用,发现了12台电力设备的潜伏性故障,排除原有仪器检测误判17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可在电网、电厂以及施工调试等单位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研究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南方公司专利二等奖、贵州省科协组织的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贵州赛区决赛一等奖等荣誉。

张英(左一)正在与团队成员进行现场检测2005年,家乡湖南的她在贵州大学攻读精细化工研究中心有机化学硕士,师从贵州大学宋宝安院士和杨松教授双导师。2008年,研究生毕业,她通过贵州电网公司招聘进入电力科学研究院化学环保所,开展电气设备绝缘油气检测、技术监督和科研工作。  2008年至2013年,她一边工作、一边利用晚上和所有的节假日做课题、攻读化学博士,5年时间从未请假。“攻读博士又同时需要工作,那5年里,我们每天最早都是凌晨2点才睡觉、早上6点半起起床。长期如此,早上起来困倦不堪,从一杯咖啡醒神到需要两杯,但硬挺着过来了……”张英回忆,求学时的艰辛锻炼着她坚持不懈的毅力。  因在电力领域发展需要,2017年,她进入贵州电网公司和武汉大学博士后工作站,进修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后,成为多学科融合性人才。  一路走来,她感到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所在企业与省科技厅的支持培养。2019年,她入选贵州省“优青科培养计划”,提升了个人科研领域的能力和知名度。依托贵州电网公司绝缘材料实验室,她带领团队开展大量基础研究,转化成果、研制设备、培养人才,推动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  未来,她将牵头申报2021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和2022年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重点项目,研究变压器故障检测新技术和声纹检测变压器故障新技术,开展绝缘介质环境友好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致力于打造节能减排、绿色生态的产业链,为开展绝缘介质环境友好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贡献力量。

她带领团队发表的学术专著

张英(左一)正在与助手展示“光谱型SF6(六氟化硫)设备气体综合分析仪”

张英正在通过电脑研究各项检测数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凌

编辑 刘思博

见习编辑 杨镜民

编审 王璐瑶 韦一茜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

时政资讯
更多
  1. 2022-12-09 大雪至 农事忙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