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樟子松嫁接红松试点项目·助推林业生态产业化建设时间:2021-04-29 为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经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提议,利用樟子松和红松的各自优势,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试点项目。 2021年4月21日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聘请相关林业技术专家赴托县小圐圙林场进行现场教学,清水河县、和林县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掌握嫁接基本原理。 红松接穗来自于吉林长白山,全部采用标准冷冻技术统一保存于托县林业和草原局冷库且人工嫁接,樟子松适宜在一米以下,接口保证在5公分左右的深度,并用专门塑料薄膜包裹,确保成活率。试点项目涉及托县、清水河县、和林县,约13500株。工期约10天左右,其中托县3天,清水河县4天,和林县3天。 ![]() ![]() (图为托县小圐圙林场观摩学习现场) 据悉,红松全身都是宝,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具有材质好、干形优美、经济效益良好、生态效益明显等特点,对于保障我国木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致富广大林农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樟子松嫁接红松是促进林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红松嫁接成功后,可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红松产果量高,嫁接4—6年可坐果,松子预估零售价可达50/斤元左右;松塔也可以用于工艺品的制作,其经济价值更高。推广后在更好地发挥服务生态建设的同时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实践技术培训,参加学习人员对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有了广度和深度的了解,对标准化管理进行了初步掌握,将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来源: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