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博州消防救援支队「战地日记第六期」——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专题时间:2021-04-29 战地日记:是按照“谁指挥谁记录、每战必记、按时回顾”的原则,由带队指挥员从每起灭火救援战斗中认真思考参战得失、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将心得体会和整改措施形成文字材料记录到专用笔记本上。 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简介 4月22日至24日,博州支队调集1支地震灾害救援机动队,3支先遣队共计68名指战员、18台车辆、1头搜救犬及各类救援装备器材,在博乐市乌镇开展60小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实战拉动演练,设置5大类19个救援科目。全面检验全州消防救援队伍在实兵、实装条件下的应急响应和灾害处置能力。 专题“战地日记”撰写情况 地震救援实战演练结束后,参演指挥员共撰写战地日记9篇,涵盖对整个地震救援拉动演练中力量集结、徒步行进、营地搭建、活物搜寻、支撑破拆、狭小空间救人、战勤保障等多个环节的感悟、总结与体会。 优秀战地日记摘录 日记一 作者:赛里木湖路消防救援站站长 霍航 经验体会: 1、在徒步行进中,利用人力小推车,对队员的体力消耗较大,可以加装发动机改进为机动化越野小推车,为灾害区域救援储备体能。 2、在救援现场,安全员多数没有地震救援经验,开展培训较少,履行职责不到位。 3、作为一名指挥员,现场的细化分工,人员合理分配至关重要,要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有任务,全员可以交流学习。 4、在地震现场救援过程中,指战员的装备运用和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 5、对于本次演练,在救援过程中,未按照实战要求对“被困人员”开展心理干预及基本医护措施。 1-2 心得体会 3-4 心得体会 日记二 作者:健康路消防救援站站长 周玉欣 经验体会: 1、徒步行进中,队伍下车后集结速度慢,器材装箱携行能力差,原因是推车地盘较低、实用性不强;另一方面是多数人员第一次参加实战拉动演练,经验不足。 2、保暖衣物携带不足,仅满足短时间自我保障,未考虑长期作战的情况。 3、科目完成时间长、效果差。分析原因一是大部分人员地震救援经验少,现场教学式完成科目,耗费大量的时间。二是队员与外界交流较少,救援思维及想法老套。三是特种装备运用不熟悉,尤其是在雷达、音视频探测仪及重型支撑套具。 4、加强救援专业队人员学习,在实战演练中科目设置尽量缩小与实战的差距,强化装备携行、生命搜救等科目的训练、培养成员之间配合与默契,提高团体组织指挥能力,最大限度发挥装备优势。 5、研究配备实用性强的装备器材,学习借鉴成功做法,满足运输、山地、坑洼路况携行需要、协商地方厂家、设计可折叠、重量小、自带动力的携行车,提高机动作战能力。 6、按照易操作、易携带方便操作效率高等特点配备救援装备,尽量符合野外低温条件的使用要求。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地 震 救 援 实 站 演 练 健康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赵凯分享道: 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现场实战有差别,常备的破拆器材、破拆方法、在实际中运用也不同,可以说,就是要知道新的理念,才能更高效、更专业、更快速的完成救援工作。 幸福路消防救援站站长马星晨分享道: 为更好的在地震区域道路塌陷的情况下,进行快速人员、装备转运,可以购置一辆全地形越野车,为救援人员节省体力。 作战训练科苏建南分享道: 此次救援拉动,各专业队救援人员有许多新的同志加入,对救援技术及程序不熟悉、不掌握,出现骨干“两处跑、到处指导”的现象,影响救援进程,针对地震救援新人需要对标专业队标准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作战训练科副科长李施洋分享道: 地震救援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全面提升“管理、搜索、营救、医疗、战勤”五个能力,才是前提和基础,这五个部分缺一不可,忽略那个都将形成木桶效应,影响整体救援效能;要充分认清地震救援的特殊性,要对标国际专业队能力测评标准,提升短板弱项,从本质上转变以往地震救援的认知,逐步转变思路提升专业能力;树立装备器材模块化集中管理理念,形成“一主一备一训”的模式,提升精细化管理,优化各类运行、携行装备匹配率,提高随行效能。 吐尔逊·拉音副支队长总结说道: 我全过程参与了此次地震救援拉动,看了大家的战地日记,大家写的都非常好,感触很多。针对此次拉动我认为我们需要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一是加强专业训练。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专业化地震救援训练,不断优化队伍科学救援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队伍科学救援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全面提升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从救援理念、职能、能力、装备、方式、机制等方面,建全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全面统筹协调,不断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同时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将根据大家经验体会,理出思路、想出办法、制定方案进一步完善我支队地震灾害救援体系,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打得赢”。 内容整理:苏建南 视频来源:视听博州 编 辑:肖姗姗 审 核:吐尔逊·拉音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媒体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所有内容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河长生态网的观点和立场。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邮箱地址:81293845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