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交流 >>默认分类 >> 亚信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详细内容

亚信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

时间:2020-11-26     【转载】   阅读

亚信生物.jpg2020年11月17-18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交流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主办,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举办。来自伊朗、以色列、越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约旦、土耳其、柬埔寨、卡塔尔等国家,亚信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亚区域环境中心、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生态环境部及直属单位、有关地方部门、研究机构与企业界代表80余人出席会议。

  亚信是亚洲覆盖范围最广、成员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强的地区安全论坛,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环境、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中国于2014-2018年连任两届主席国,并担任亚信环境领域信任措施联合协调国,积极推动亚信框架下的生态环保合作。

  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亚信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政策、经验与技术交流,探讨未来合作前景,推动开展相关领域合作。会议包括开幕时段、引导发言、“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三个单元。

  在开幕时段,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肖学智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对亚信国家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提出建议,并表示欢迎亚信国家代表出席明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

  亚信秘书处副执行主任迟方强调,环境信任措施是亚信五大领域信任措施之一,旨在帮助参与国分享环保领域经验与最佳实践,表示鼓励各国在低碳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分享与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管理迈出新步伐。

  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介绍了联合国就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合作活动,强调了明年COP15大会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制定经济复苏政策时,充分考虑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危机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周国梅介绍了中心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国际履约和多双边合作方面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并就亚信框架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扩大亚信国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力提出相关建议。

  在引导发言环节,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处长王语懿详细介绍了全球及亚信国家生物多样性趋势,以及中国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进展,并就未来亚信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出了展望。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环节,来自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的5位外方代表介绍了各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措施以及成功经验与挑战。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所所长李俊生表示,中国政府通过确立生态文明思想核心理念,并从机制体制改革、加强法制化建设、生态修复与补偿、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履约等方面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环节,来自以色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3位外方代表介绍了动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企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实践。环境规划院副处长张丽荣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与扶贫协同推进的工作背景、两者关系和工作模式,并分享了该领域的国家项目和成功案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林振团从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自然保护地和城市公园建设、珍稀濒危物种保护、调查评估监测、科普教育宣传等方面分享了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并描述了到2030年的愿景目标和行动方向。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环节,来自哈萨克斯坦、伊朗、柬埔寨及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的5位外方代表介绍了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履约、中亚地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方面的区域与国际合作。

  与会代表就各单元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均表示,愿进一步深化在亚信框架下的生态环保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技术支持: 商联网 | 管理登录
0
×

购物车

商品名称 数量 产品单价 折扣 总计
金额总计:¥23立即结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