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行协力之举 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 四川省政协助推生态产业发展时间:2020-11-18 中国环境报 记者曹小佳 成都报道 四川省政协日前在老工业基地成都市青白江区召开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通过现场视察与会议协商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助推全省生态产业发展。 来自全国政协、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政协、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社科院等各级官员、权威专家与四川省直有关部门、部分市州政府和市州政协领导100多人云集一堂,专题协商四川省生态产业发展。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等出席。这是近年来四川省政协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行协力之举,强助推之力,为全省生态产业发展服务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具体行动。 助推绿色发展,是四川省政协一贯坚持的事业 今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四川视察时,用“有舍有得、绿色发展辩证法”生动概括了四川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奥妙所在。这既是对四川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贾庆林强调,一定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把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四川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指出,四川经济工作在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基调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下大力气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优势产业,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推进绿色发展的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四川省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是四川省政协当前工作的着力点。 早在200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对建设生态四川、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生态产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省各级政协紧紧围绕省委战略决策,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开展了大量工作。 陶武先指出,推进绿色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举措,四川省政协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协人才汇聚、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协力上做文章,在助推上下功夫。在推进全省绿色发展进程中,把政协的职能履行好,把政协的作用发挥好。 2010年10月,四川省政协在遂宁市搭起平台,邀请各方人士分析“遂宁案例”,探析遂宁绿色发展路径。地处川中丘区的遂宁市,把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绿色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根本目标,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政协搭台,解剖遂宁,旨在为助推全省绿色发展解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模式。 此次省政协在青白江区举办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旨在总结青白江区“以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为推手,使老工业区迈向生态化”的经验,协力推广,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范例。 此外,四川省政协还提出实施“若尔盖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工程”、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提高补助标准、改善补助方式等建议,得到中央和省的重视和采纳。连续3年关注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了小流域污染问题的解决。 深入调研、专题协商,为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凝聚力量 “省政协就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协商,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有效形式,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在此次协商会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指出。 通过省政协专题协商,全省对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了以下共识: 首先,发展生态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迈进的阶段,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80%左右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繁重。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腾出环境容量,增强发展后劲,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第二,发展生态产业是构筑生态屏障的有效路径。四川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四川陆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是未来长江流域产业带发展的重要保障、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这种独特的生态区位特点,决定了四川重要的生态地位。加强生态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不仅是四川自身的需要,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这既是对四川人民负责,也是对全国人民负责。 第三,发展生态产业是四川建设西部高地的客观需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现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走循环发展的路子,积极有序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竞争新优势,推动全省经济社会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负荷过重的粗放式发展向重效率、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此外,通过专题协商,全省上下对生态产业发展成效、经验给予了充分认同,对全省生态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景达成了共识。认为“十一五”以来,四川生态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生态产业发展经验可鉴,当前发展生态产业是大势所趋,生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且任重道远,应该坚定不移地加快生态建设,要在“舍”与“得”之间权衡,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求和谐与发展,引领生态产业发展走向高端。 建言献策,为未来生态产业发展走向高端“把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四川省政协紧紧围绕协力助推全省生态产业发展、实现“特色强、机制新、生态优、效益好”的目标,从政协履职的层面,提出了建议。 吴正德指出,推进全省生态产业发展,要立足四川实际,由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转向现代模式的“路径选择”。一是坚持环境优先。实现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环境优先,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谋求突破。三是坚持节约发展。认真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基本国策,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促进资源能源的科学开发、综合利用。四是坚持整体推进。采取多种路径和对策,加强人员、技术交流与协调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整体推进。五是坚持理念创新。积极开展绿色发展研究,加强理论反思和创新,奠定绿色发展的科学理论基础。强化舆论引导,真实地向社会说明环境问题的严峻性、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倡导“绿色行动”,营造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立足发展动能,注重体系构建。“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更高,任务更艰巨。在这种趋势下,必须努力构建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增强生态产业发展的内在动能。要围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和生态交通,统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生态产业的协调发展;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与省情相适应的发展生态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生态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农业牧业园区,竭力打造跨行业、跨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要明晰主攻方向,找准着力重点。在发展生态工业方面,要切实增强生态产业集聚效应,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走新型工业强省之路。在发展生态农牧业方面,要建立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经济上可行的农业生产系统,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生态动态平衡,促进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在发展生态林果业方面,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家园作为林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方面,要注重以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原生性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环境承载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在发展生态交通运输业方面,要注重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的运输量,降低运输能耗,要注重提升交通体系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推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 要立足因地制宜,注重区域特色。实践证明,地市级区域中心城市是绿色发展的枢纽和平台,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应当注重地市级区域中心城市生态产业发展的区域性特色。近年来,四川涌现出不少具有区域性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典型,建议各级政府一方面总结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生态产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从科学规划全域城市发展入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绿色发展,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注重生态产业的要素保障。一是注重法制保障。要把生态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以规划为保障,推动持续发展。二是注重政策保障。要制定出台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规划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并对生态产业发展得好的地区给予表彰奖励。三是注重科技保障。加强生态产业的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人口、资源、环境、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生态产业升级强化支撑。四是注重体制保障。健全完善有利于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体制,为推进产业发展搭平台、架桥梁、织纽带,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协调、统一推进的发展格局。五是注重机制保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创造良好环境,推行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快论] 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曹小佳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绿色发展的前进步伐中,政协能发挥什么作用? 四川省政协给了我们答案。或者说,给了我们示范。 近年来,各级决策部门为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可谓殚精竭虑。究竟怎样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怎样凝聚共识、怎样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各地招数不一。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指引下,充分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来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特别是全省各级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主动、深入地融入到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中来,深入调研,出谋划策,难能可贵。 四川省各级政协高度关注生态产业发展。一方面深入调研,把握走势;一方面专题协商,凝聚共识。举办生态产业发展论坛,搭建生态产业发展平台,解剖生态产业发展案例,解构生态产业发展理念、经验和模式,为生态产业高端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并把协力助推绿色发展作为政协工作一贯坚持的着力重点。 四川省政协让我们看到,助推绿色发展,政协有优势:人才的优势、智慧的优势,资源的优势、力量的优势;助推绿色发展,政协有作为:内涵上有民主协商的精神,外延上有联动推进的合力。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政协的地位和作为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这,就是四川省政协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